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

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

《Facebook 工作術》- 重點整理

交流 x 信任 = 商機

不要邀請對自已毫無興趣的朋友,如果要衝人數,應該要衝「粉絲」而非「朋友」
確立自已的規則增加互交流的「好朋友」
「不自已主動送出交友邀請」:加為朋友這件事至少要有一方了解另一方,並積極想成為朋友才可進行

利用塗鴨牆推廣別人對自已的「印象」,也是「自我形象、品牌行銷」的絕佳場所

三種貼文風格
① 先貼照片,再加留言
② 影片錄製上傳
③ 轉貼 + 評論

較長文章寫網誌以達行銷效果 ( ★ 最好加相片以避免成純文字狀態 ★ )




靠「自我揭露」提升親密度,乃打造 Blog 人氣關鍵
必須與對方相等才能收到效果

粉絲頁上的粉絲要「資訊」,較不重視「交流」
要先提供有趣的內容,再穿插自我揭露來轉換氣氛

「應後建立何種粉絲頁」比起「培養粉絲頁的方法、如何增加粉絲」更重要
先想「我要召集那些人」然後再想感興趣的話題
如此建立起來的粉絲頁聚通而來的才是「潛在客戶」

建立粉絲頁就是「運用自身的個性與特徵邁向新領域 or 專注某領域中」
若成立卻沒保留獨特個性,必定是無聊的地方

問自已三個問題:「目的何在?想聚集什麼樣的人? 這些人喜歡那些內容?」

切勿以「公司名稱」來當作粉絲頁名稱

必須檢視「每日內容瀏覽次數」來研究什麼樣的貼文才能增加瀏覽次數

當粉絲頁有人留言須務必盡快回應,也因為如此才會使留言的人開心
社群媒體必勝法則:「討對方開心」

收集粉絲的貼文與意見,直接請粉絲頁發聲自然會有大量留言於塗鴨牆貼文
只要能逐文回應便能讓其它瀏覽者有「說不定我貼文也會有回應」而引發更多貼文

寫文章時注意關鍵字可製造大量瀏覽數,與其貼在 SEO 不足的網站 & Blog
還不如貼在臉書上有效

社群媒體用戶只為「獲得資訊 & 進行交流」

為讓人想「按讚」一定要有足夠的貼文量 or 在「資訊」頁面上寫著明確目的的介紹
( 可寫入 80 個中文字,一定要清楚的說明 )

介紹可能不夠清楚,可用大頭貼來說明

針對未按讚的粉絲頁可設定讓瀏覽者進來時就跳出「歡迎」的畫面
上面可寫其介紹

增加粉絲數的方法
① 朋友
針對最親近的朋友提出邀請,依平時交流而有不同比例來參加
只能邀請一次,所以勿在貼文不多時提出邀請
建立粉絲頁取得自訂連結,在塗鴨牆貼文稍有人氣再提出邀請效益更大

在粉絲頁上張貼文章,接著在個人塗鴨牆上寫著「我在粉絲頁上貼文,歡迎有興趣者閱覽」
只要想看者自然會前往
若是看完後有共鳴,自然會按讚

※ 絕不可重複發相同文章,否則會有「此人只想推銷」的負面想法

② 朋友的朋友
發表優質文章讓 A 朋友按讚,而 B 朋友因為看到 A 朋友按讚,若有興趣自然會跑去粉絲頁查看並決定是否要按讚成為粉絲

③ 親近 FB 第三方用戶
FB 是用來「加深」而非「推廣」的工具,所以只能用的只有「搜尋 & FB 廣告」而已
而為方便搜尋只能在 PPC 上加強而無其它方法

獲得粉絲的成本有「廣告內文、圖片、著陸頁水準、目標選取方式」等決定
與 Google Adwords 一樣越多人買 CPC 越高 ( or 當用戶愈多買,單價自然愈高 )

粉絲數愈多愈讓人有「大型經營的錯覺」,這也會讓後來的人有想加入的意願

Facebook 廣告本身就有介紹粉絲頁 & 按讚的功能,可好好利用
若利用網站、Blog 來吸引成效會很低
若要買 FB 廣告來增加粉絲,則要將粉絲頁設定為「入門頁面」

※ 自 2011.2 開始「可粉絲頁的身份登入」,如此便可以「粉絲頁」的身份到其它粉絲頁宣傳。只要用戶點擊粉絲頁名稱,自然可看到入門頁面 or 塗鴨牆而按讚

④ 增加 FB 以外的粉絲
從 Twitter、電子報等方式來增加,若想以免費方式滑得最大粉絲,此乃最該全力投入的
● 在網站、Blog 的 Banner 放置
● 在文章提及 FB 吸引加入
● 將文章轉貼於 Twitter,由它廣為招攬

要對生意有幫助,代表要能轉換成實際互動
① 主動舉辦網聚,集合對自已有興趣的人才有可能轉變成商機
② 參加網聚可挑選常留言的社團好避免冷場 & 快速認識人
③ 參加派對
④ 招待朋友至講座或自家公司的活動,就算朋友不參加至少讓對方知道你很重視他/她
⑤ 即使活動不是由你主辦,只要讓你能先行提供的價值,也能提升對方對你的好感

使用以上工具的關鍵在於你的個人頁面、粉絲須、社團是否有強大魁力到「想認識這個人」的程度

Twitter 是旋轉壽司 - 資訊自然轉到你面前 → 量 > 質
Facebook 則是櫃台壽司 - 一對一面對面,邊聊天邊享用資訊 → 質 > 量

參加網聚不止是交流,更能獲得最新實用資訊,而是當面討教效益更大

想收集優質資訊必買將資訊限制在「需要、有價值」的部份即可
( 不同使用者的「資訊收集、交流份量」都不同,因此必須透過調整過濾之 )

個人頁面屬「交流」區而非「推銷」區,不可在自已、別人的頁面上推銷訊息

想增加粉絲可在自已塗鴨牆宣布自已建立粉絲頁 → 會比寄發訊息有效

「信任」市場重視「介紹」而非「推銷」- 要賣之前需先建立信任感
為此必須「確實提供資訊、交流、多按讚、回覆留言」

在「個人檔案」與粉絲頁上加上「自家商品、服務項目」可較不像是在推銷地引發購買行為
消除不安建立信任便不須推銷,只需製作一個介紹頁即可賣出商品

與其推銷不如製造口碑 - 只需收集感想即可
只要平時有努力交流、誠心回覆便可打開話匣子製造盛況
「讚」自然也會愈來愈多引來瀏覽

硬是要推銷的人應引導粉絲到 Blog 甚至訂閱電子報
在塗鴨牆留言「有興趣的南請另行訂閱前往」
當有興趣的人前往「推銷」便已成為「受歡迎的資訊」
在此前提下發送優質資訊介紹相關產品便不會被討厭

要將資訊遊給需要的人「細分專攻」是最好的方式
當核心粉絲頁成長茁壯,可建立範圍更小更深入的粉絲頁 & 資訊
對消費者來說粉絲頁如同售服,買下後依然開心才是臉書銷售術的極致

粉絲頁要熱起來必買「歡樂、有趣、興盛」才有人看
取悅粉絲便不需強迫推銷、粉絲也會每日收看,只要看到喜歡商品自然會購買

討好粉絲的基本方法:「按讚就有折扣卷/免費報告/有聲講座」
讓粉絲長駐網頁便能增加成交率,可好好思考有何計策取悅之

強大商務效果:「辦講座、活動」來攬客:
① 利用粉絲頁的「頁面」吸引
可找來臉書以外的參加,得知是粉絲頁的管理者所主辦
因為可從平日發文回覆狀況取得信任而放心參加 & 提升參與率

② 利用粉絲頁上的「邀請朋友」
在訊息上可寫上自訂訊息 ( ★ 將影響回覆率 ★ )

※ 在活動頁面上的留言要盡速且用心回覆

先舉辦免費線上講座,再引導到現實付費活動

活動舉辦愈多就會在活動頁面上留下記錄形成可信任的品牌行銷

可善用 臉書廣告 來宣傳收費活動 & 攬客
→ 將 Landing Page 連至活動頁好降低推銷味並提升成交率

「活動」頁面是通知實用訊息而非推銷,切勿過度使用

社團可對所有團員發郵件 & 電子報

要用網路進行品牌行銷必須對斷發送有趣、有用、可參考、可學習的訊息使讀者有好形象

按讚的數量比粉絲數重要,必須靠回覆、優質內容、密切交流來提升
而且以人數當指標很容易失去動力
數字有品牌行銷效果,若缺乏內涵打造出來的品牌也是海市蜃樓

品牌行銷很光彩奪目卻相當樸素
自用媒體就是在尋找曝光機會好獲得正面評價
在臉書發表優質內容、密切交流並曝光就是品牌行銷

要在臉書人氣動態上顯示必須在貼文後以得大量的「讚 & 留言」
→ 只有平時相互交流而已
另可在 Twitter 通知 Facebook 貼文更新通知,但內容太過 無聊便不會再來
最後可用臉書廣告連至粉絲頁可增加按讚、留言機會

分秒必爭的內容勿在臉書上發表 → 難以分享在「當下」

注意貼文屬優質內容 or 單純生活報加 - 朋友多寡決定貼文是否有意義?

使用不不同媒體時有不周的觀眾群、目的、狀況
考慮用那那種時必須清楚掌握自已的對象客層
首先決定要經營的主力媒體,再推廣至其它衛星媒體

在不同媒體曝光讓人覺得很棒就是品牌行銷

媒體有盛有衰,但人際關係一旦建立就能長久維持 → 若不加以維持就會毫無進展

如何創造大量原創內容?
內容可回收再利用,只要資訊夠重要且價值,在不同媒體接觸次數再多也無妨

針對不同媒體特色發表相同內容必須重新修改至最佳化 → 切勿完全複製、貼上
( Twitter → Facebook → Blog → 電子報 → 講座、演說 → 書 )

只用「空間、移動、看電視」時間來經營社群媒體以免不知不覺浪費時間

要想加深與粉絲的溝通「影片」不可不用 → 須重質不重量

可用文章宣傳吸引有興趣的人看片,就能達成更深入的溝通

建議將影片上傳至臉書而非 Youtube 以避免一去不復返
唯一的好處是點閱率「高」就會被排至推薦清單上
為口碑、吸引效果可這樣作,但缺點是難以衝高點閱率

成功經營臉書七要件:
① 發送優質內容好受人感謝
② 積極交流,不在面面上堆滿買賣資訊
③ 為對方著想
④ 現實生活不作的網路也不作
⑤「拿」之後先「給」- 不能光是等待,須先主動出擊
⑥ 先有「信任」才有「商機」
⑦ 享受、快樂於臉書,別把它當業務、工作 - 在感謝後發送資訊

不管是臉書或其它媒體,希望與別人產生關聯務必先培養溝通力